建筑业的新常态,新在哪儿?

国民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发展期,建筑业的新常态,新在哪?

 

 

 

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习近平首次公开全面阐述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所谓“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国民经济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常态,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近几年建筑业也逐步发生一连串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建筑业增速整体放缓,新金融与技术正逐步演变成为一种趋势,引领了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行业“新”现状:减速慢行

 

 

 

建筑业整体经营增速放缓:2014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1767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4%,比三季度下滑1.9个百分点。2014年,新签合同额增速持续回落至13%左右;上半年,全国施工企业的累计合同额达到261256.93亿元,同比增长13.9%,较去年同期增长下降5.7个百分点。

 


 

 

 

 

 

 

图:建筑业总体产值规模呈现持续下滑态势

 

 

 

投资增速放缓。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200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 95036 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10.5%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9% ),比 2013 年回落9.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9.2%。房屋新开工面积179592万平方米,下降10.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24877万平方米,下降14.4%

 


 

 

 

 

 

 

图: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放缓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及新开工面积增速等都呈现下滑趋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经回落到四年半来的最低水平。据房地产投资统计数据以及对部分城市的不完全观察,今年房地产市场分化调整的态势仍然在持续,但总体调整幅度相对比较温和,三四线城市调整的幅度要大一点。

 

 

 

国民经济形势进入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压力不断加大,今年以来房地产持续调整的累积效应有所增加,建筑业高增长的时代已渐行渐远,尤其是新签合同额的增长大幅下降,将对未来一段时间建筑业的产值规模产生巨大影响,增速下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新常态。

 

 

 

行业“新”特点:新金融、BIM技术

 

 

 

新金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建筑行业发展进入低速时代。眼下房地产的资金压力转移至建筑企业,同时建筑业普遍存在垫资施工的情况,融资问题成为当下建筑企业发展遭遇的巨大门槛,因此建筑企业资金链普遍紧张。

 

 

 

目前行业内的中小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在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十分困难,而通过民间借贷,又显得效率低、成本高、欠人情。综合来看,传统融资渠道比较有限,对于资金需求量大的建筑企业来说,传统模式融资似乎是杯水车薪。

 

 

 

眼下新型城镇化需求与地方政府债务平台高筑,PPP将大行其道,施工企业将承担融资的任务;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将向价值链上游延伸,对施工企业的融资能力有着更大的考验。资金能力越来越成为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互联网将变革包括建筑业在内的所有传统行业,对传统行业造成冲击,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领域的一支新力量,施工企业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新渠道解决融资难题是大势所趋。

 

 

 

BIM技术。利用BIM技术,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价值。有效地提升生产力,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质量、节约建造成本、保证建设工期,更对未来建筑施工的流程起到重要的变化,可以预见未来BIM将成为建筑业的操作平台。正因为BIM的革命性价值,美国、英国、新加坡、韩国等各国政府都制定了BIM的发展路线图,美国、英国等都明确提出发展目标,2016年前,所有政府项目都必须使用BIM

 

 

 

20139月,住建部发布《关于推进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内应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其中也明确指出“2016年,所有政府投资的2万平米以上的建筑的设计、施工必须使用BIM技术”,预计指导意见会近期出台。当前,推行BIM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应用BIM的工程项目不断增加,上海、广东等地推动BIM应用政策相继出台。

 

 

 

中建股份目前在建的项目有9000个左右,10%意味着近千个项目在应用BIM。同时近期多家装饰企业纷纷加入BIM大潮,再次加速推进转型升级步伐。721日,洪涛股份以2500 万收购上海同筑信息科技公司55%股权,实现BIM技术在公装及家装的标准化运作、推进智能城市运维平台、以BIM为载体推动中装新网在线教育产业发展,布局BIM技术端,创新领先优势。1015日晚间,亚厦股份发布了公告表示,公司拟自有资金4900万元投资“企业BIM平台建设项目”。

 

 

 

在行业进入转折期,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BIM技术热再度升温,不仅仅是政府及地方主管部门在推动BIM技术的应用,随着施工企业应用BIM技术的深入,从初期的工具级应用到项目级应用,再到企业级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或者计划进行企业BIM中心建设。

 

 

 

行业“新”趋势:低碳化、工业化、市场化

 

 

 

低碳化。据《低碳地产研究报告》统计,我国现有建筑430亿平方米,另外每年新增建筑16~20亿平方米,每年新增建筑中,99%以上是高耗能建筑;而既有的43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据悉,到2020年,我国用于建筑节能项目的投资至少达到1.5万亿元,而在世界范围内,低碳建筑产业以60%的速度增长。

 

 

 

在我国,绿色、低碳建筑探索了十年,低碳与绿色化进程蹒跚起步,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会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建筑业一直是能耗大户,节能减排已是压力重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压力将进一步推动建筑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型。

 

 

 

工业化。我国建筑企业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劳动生产率看,我国建筑产业人年均竣工面积仅为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4~1/5;同样一栋18层的住宅,国内毛坯房交付,需要13~14个月的建造时间,而日本以精装修交付,仅需9~10个月。

 

 

 

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偏低,住建部前副部长仇保兴透露,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体量最大的国家,但这些建筑只能“生存”25~30年。与国外建筑平均近百年的寿命相比,我国“楼歪歪”“楼脆脆”现象比比皆是,建筑质量堪忧。

 

 

 

同时,民工荒已经是建筑行业的普遍现象,即使用工成本连年上涨,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从事建筑行业的意愿也已经下降很多。

 

 

 

近十多年来,我国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升温。根据统计,通过住宅产业化的途径,可以使住宅建造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更合理,与现浇技术相比,现场建筑垃圾减少80%,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节能65%以上,住宅的性能更优,质量品质更佳。同时项目开发周期仅为传统方式的75%,大大缩短了住宅的建造周期。

 

 

 

目前,建筑工业化结构体系在国外建筑领域的应用已相当成熟,尤其在发达国家建筑市场占有率高达70%以上。世界建筑业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告诉我们:中国已到了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必须通过建筑工业化,彻底告别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效益的传统建筑业。

 

 

 

市场化。2013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紧紧围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等。其中市场的“基础性”地位被提高至“决定性”的位置。

 

 

 

78日,住建部公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次《意见》的出台对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方向设定更为详细,如淡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试行非国有资金投资项目自主决定招标发包、试行调整强制监理工程范围等。

 

 

 

“从中央到地方,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要深化改革、激化企业活力,我们总体的思路是放开市场准入,加强事后监管,政府能不管的就不管了,能放开的就放开。”住建部相关人士表示。

 

 

 

但现今,市场经济虽运行多年,建筑业市场中,计划经济的影响依然颇深,仍然是以政府管理为主、以市场机制为辅的运作模式,政府对于建筑业的干预手段过多,准入门槛设置也较高,如资质管理制度,定额计价等计划经济的产物一直阻碍市场的进步,限制了行业的竞争。

 

 

 

为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住建部也发文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外地建筑企业与本地建筑企业同等待遇,严禁设置地方壁垒”,对建筑企业跨省承揽业务的地方保护与市场壁垒有所好转。

同时检查

国际投资者要把握投资中国良机

更新于2017年3月13日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