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数据产业回顾与展望

2015年,在全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大数据已然成为一味推动经济发展的良药。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带动着各地兴建大数据产业的浪潮此起彼伏,与此同时,基于大数据的各类行业融合应用也开始涌现,我国大数据正在从概念炒作踏入落地实战阶段。在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大数据市场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产业规模和数据开放指数两项指标均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如何实现DT时代下大数据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值得我们研究。

 


 

一、2015年市场回顾

 

(一)市场规模增速继续保持高位

 

2015年大数据的市场增速出现一定下降,由2014年的37.3%下降至34.2%,但增速仍保持高位。这一方面是得益于资本市场的持续青睐,在2015年后半年迅猛袭来的资本寒冬下,大数据仍然是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宠儿,融资步伐依旧没有减弱,反而保持持续升温。另一方面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推动大数据与各个产业融合发展,从金融、医疗、交通、电信、煤炭等各个行业开展深入的大数据应用,推动了硬件和软件服务的采购量。

 

图1  2013-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与增长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6,01

 

(二)国家战略地位急速上升

 

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2015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从政府到民生各个层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大数据产业的目标,同时,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将要建立国家大数据战略。大数据,国之重器,为了在市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贵阳、兰州、武汉、盐城等地纷纷开展大数据产业规划,形成百家争鸣的蓬勃景象,从数据获取到数据应用和交易,各地大数据的产业链结构正在不断成熟。自上而下形成的良好驱动力,推动DT时代快步向我们走来。

 

(三)软件服务类产品比重不断攀升

 

随着大数据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发展,市场产品分化开始加速。中国大数据市场的产品主要分为硬件、软件和服务三大类。以服务器为主的硬件市场依然占据市场50%以上的资金投入。基于开源Hadoop架构的NoSQL和NewSQL数据库阵营也开始冲击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市场。另一方面,大数据服务类市场,通过为不同行业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来体现数据价值,是产业链中的高价值环节,以阿里云、明略数据等公司为代表。从2015年的整体情况看,硬件市场的份额逐步减小,软件和服务企业的市场比重不断攀升。原因在于硬件设备生命周期相对较长,大多数企业完成一次大数据部署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更新设备。而软件和服务企业则具备快速更迭和多样化定制的特点,同时,软件和服务类企业在高价值的应用环节也更具竞争力,随着行业应用面的不断扩宽,整体市场也将进一步向软件服务化倾斜。

 

(四)民生领域应用融合进程加速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数据从单纯的数据存储分析走进了更广阔的行业应用领域。DT时代,含着金汤匙出生,手握数据资源优势的金融、电信、互联网等企业,通过挖掘积累的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从而实现精准营销。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民生领域也开始涌现大量的融合创新产品,例如阿里云组建医疗大数据联盟、首个交通大数据交易落户深圳。新业态的深度融合更好的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也进一步扩大了大数据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云计算、智慧城市、物联网等概念的实施落地,产业融合互进是趋势所在,大数据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2016年市场发展趋势

 

(一)强势增长态势有望保持

 

随着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与相关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需求与市场前景良好。中国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十三五”大数据专项规划的制定,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情高涨,无一不是对未来大数据市场发展的利好。同时,与美国等大数据产业领先国家相比,中国的大数据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待挖掘的潜力巨大。未来几年中,随着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地,大数据市场将进一步向软件和服务端拓展,深度融合多产业的复合型数据,将成为大数据应用的重要突破口。再者,大数据市场和数据就像鱼离不开水,以贵阳大数据交易中心为代表的数据交易标准和规则的完善,也会推动大数据交易市场的繁荣,并刺激释放社会各层面的数据资源。2016-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34.2%。

 

图2  2016-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6,01

 

(二)技术和应用双螺旋结构突显

 

大数据如何落地?概念炒作之后自然会受到社会的关注。从全球范围来看,大数据已经步入了硅谷技术曲线的下降通道,即从概念热潮的峰值滑落,步入了产业实施部署的”低调期”。数据技术只是工具,核心在于利用大数据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从概念炒作聚焦到真正的数据价值挖掘。而中国大数据行业也同样如此,市场中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双螺旋模式正在形成,阿里云推出”数加”平台,提供了从数据采集到机器学习等20种全方位应用。腾讯的云分析平台MTA结合自身的社交资源优势,为不同客户提供更精确的社交LBS服务。只有将技术与应用不断相互补充完善,才能打造”金刚钻”,挖掘出数据矿山中的真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潮过后,真正创造价值的公司将会从如今百家争鸣的市场格局中脱颖而出,成为大数据市场中的领头羊。

 

(三)未来数据生态”三足鼎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大数据生态体系中没有谁能一招打遍天下。基于企业的出发定位,在未来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数据资源型,即先天拥有或者以汇聚数据资源为目标的企业,以在自身行业积累了丰富数据资源和力图汇聚开放网络数据的企业为代表。这类企业将占据一定先发优势,利用手中的数据资源,或挖掘数据来提升企业竞争力,或主导数据交易平台机制的形成。第二类是数据工具型,即专注开发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以及可视化工具的企业。这类企业将是大数据市场的中坚力量。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存储分析的效率,可视化的逻辑性等等技术难题将由他们来攻关。而突破技术难题的质量和数量便是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类是数据应用型,即对接其他行业,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提供解决方案服务的企业。利用专业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广泛对接各个行业,这类企业专注于产品的便捷化和易维护性,同时要针对不同行业客户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四)开放趋势刺激安全市场发展

 

以政府部门为代表,汇聚了最具挖掘的价值的数据资源。如何有效做到数据开放,对大数据市场的繁荣将起到重要影响。英国开放知识基金会发布的全球开放数据指数表明,中国在121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93,未来数据开放的进步空间巨大。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提出,到2018年建成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而北京、上海等地已建成区域性的政务数据开放平台,为政府数据开放作出了表率,可见在未来几年内将有更多高质量的数据进入大数据市场。另一方面,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代表的数据交易中心纷纷兴起,力图建立统一的数据开放和交易标准。同时,各类互联网数据开放平台也不断涌现:数据堂、星图数据、Talkingdata等公司通过采集网络数据、开放自身数据等手段促进企业间数据的开放流通。未来,丰富的数据价值变现途径将进一步刺激企业主动开放数据,数据开放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数据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在开放的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先进的数据安全技术作保障。随着DT时代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共存,数据脱敏、授权、监管等相关安全技术都需要演进升级,未来大数据安全领域的比重也将随之增大。

 

(五)预防产业过剩渐成共识

 

数据中心的投产率低下已经出现多年,目前大数据概念的兴起更是在各地带动起新一轮的数据中心建设浪潮。如何防止大数据成为下一个钢铁、光伏产业,避免产能过剩急需前瞻性的顶层规划。国务院和发改委在各自发布的文件中均提出绿色集约化发展大数据基础设施的要求,预防产能过剩已成为共识。在全国大数据的布局中,数据中心项目作为高投入高能耗的项目,大型数据中心建设体量规划将更加科学化,对于不具备相关自然环境优势、数据需求量小的地区地方政府和企业将采用购买云主机、利用全国性的数据中心节点的方式发展大数据产业。同时,积极发掘社会需求,打造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双引擎,以需求带动产业发展,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大数据的整体产业布局正向着科学化发展的方向前进。

同时检查

国际投资者要把握投资中国良机

更新于2017年3月13日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