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汽协数据统计,2015年1至11月,中国汽车销量共2178.66万辆,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3%,创下了多年未见的最低增速。在国内汽车市场日趋饱和、增速萎缩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却逆市上扬,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果说201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元年,2015年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爆发年。
一、2015年市场回顾
(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激增,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跃居全球第一
受益于一线城市纷纷取消限行限购、各地政府密集出台系列补贴措施、新能源汽车产品线技术逐步完善,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销量达33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占比逾40%,高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主导地位,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成定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但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也最多。从产品结构看,2015年PHEV销量为8.3万辆,纯电动车型销量为24.8万辆,纯电动车型中电动客车与微型车成增长主力,占据约90%的市场份额;PHEV以乘用车为主,约占75%市场份额。从企业结构来看,2015年前1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行前10中,中国有三家车企入围,分别是比亚迪、众泰、康迪,比亚迪销量超越了全球老牌新能源生产企业日产,成为全球新能源生产企业NO.1。
图1 2014-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构(万辆)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6,01
(二)高速增长主要靠政策推动,产品结构与市场实际需求不匹配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驱动”特征明显,除了”牌照红利”,仅2015年上半年,国家部委就新出台了近10项新能源汽车鼓励支持政策,包括减免新能源车船购置税、开放电动乘用车准入等。密集出台的刺激政策,加之高额的政府补贴,促使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带动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因为市场发展过于依靠补贴,也引发了一些不合理现象。乘用车领域增长最快的补贴后价格在五万元左右的微型电动车,约占乘用车销量75%,增速达4.8倍;客车领域6~8米中巴车市场份额高达79%,按照”国补+地补”1:1计算,6~8米纯电动中巴车的补贴金额高达60万元,已经可以覆盖其生产成本。从传统车的车型比例看,这两类车型占比严重超高,高速增长主要靠高额补贴推动,与市场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三)核心技术取得一定突破,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整车领域出现了物流车、电动工具车等,车型种类已经基本完善,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车速超过140km/h,续驶里程、百公里加速性能、能耗水平等关键指标大幅进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高了将近一倍,成本降低50%;驱动电机产业化能力提升,从单个电机向动力总成的集成发展,其中芯片集成设计、电子系统集成技术都取得新发展;六氟磷酸锂、湿法隔膜等技术壁垒较高的电池材料基本实现国产化。但也应该看到,与国外相比我国还有较大差距,特斯拉的续航里程已超300公里,宝马i3采用了全新的模块化设计和碳纤维增强塑料轻量车身,部分高端车型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已能实现在高速路全自动驾驶;日本燃料电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丰田燃料电池汽车以实现量产,韩国电池巨头LG在南京投产的动力电池已将成本控制在1.3/Ah。
(四)外资企业加速在国内布局,产业链竞争加剧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优势逐渐突显,外资企业加速在国内市场的布局。宝马、特斯拉等部分车型已进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免摇号目录;大众汽车与上汽集团签署发展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未来四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有超过15款新能源车在中国本地化生产;丰田、本田、日产、宝马、通用等跨国车企也都宣布了新能源汽车国产项目;核心零部件领域,LG化学和三星的动力电池产能已经投产,加上SK与北汽的合资公司,2016年释放的产能将超过3GWh。随着市场的快速增长,资本也日益青睐这个领域,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
(五)产业发展过速,低端动力电池产能过剩
新能源汽车产销的迅猛增长以及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发了行业投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通过定增、并购等方式投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资金总金额达上千亿元,电池领域投资最活跃且涉及资金最多。2015年动力电池使用了大约为16GWh,2016年动力电池需求量约为30GWh,但市场实际可供应的电池量已远大于这个数值。我国电池企业有两三千家,产业集中度较低,很多低端厂商并不具备生产动力电池的技术实力,更多的是借助资本力量扩产圈钱,低端的动力电池产能已严重过剩。工信部发布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设立了行业准入标准,随着竞争的加剧,一些低端产能将会被淘汰。
二、2016年市场发展趋势
(一)延续去年态势产量有望翻倍,但后续增长还存在不确定性
2016年国家各项补贴政策与2015年基本一致,延续今年企业的扩张态势,预计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超70万辆。但由于产业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大,虽然销量暴涨,但真正的市场化环境还未成型,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我国消费层次的多元化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潜在应用领域包括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公务、生活小区、旅游用车、私人用车等,既存在以比亚迪腾势为代表的高端产品的发展空间,又存在以智能化、短途化为代表的电动汽车产品的发展空间,在三、四线城市及广大农村还有巨大的微型电动汽车需求;另一方面,技术落后缺乏有竞争力产品,与传统车相比成本性能差距较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尚未成熟等问题仍然比较严峻,随着2017年补贴开始退坡和一线城市刚需减少,产业增长将逐渐放缓,后续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图2 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预测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6,01
(二)整车补贴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由政策驱动转向政策市场双驱动
四部委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已明确指出除燃料电池汽车以外,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逐步退坡,2017—2018年在2016年的基础上下调20%,2019—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补贴标准的逐渐退坡,将倒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通过技术升级和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向市场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形成以政策启动市场、市场带动技术、技术提升市场的良性循环,实现由政策驱动转向政策市场双驱动。
(三)互联网企业的进入将打破现有的竞争格局,重塑汽车生态圈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模式正渗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互联网技术正重构汽车产业链上的制造、产品、销售、商业模式等各个环节,传统汽车产业链条逐渐向生态圈层方向发展,由”产业链”最终演变为”生态圈”。大的互联网集团进军整车领域,既google和苹果发布造车计划后,国内的互联网巨头BAT也先后宣布造车计划,乐视网也加入了智能电动汽车研发大军;一些互联网创业公司则主要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新兴充电技术和汽车大数据平台进入汽车生态圈,特锐德的汽车群充电系统、万邦集团众筹建桩模式、卡先锋分时租赁等新兴商业模式已经在局部地区得到初步验证。包括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影响力的销售维修的O2O平台、垂直网站等,互联网+将带动汽车生态圈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四)纯电动是主要技术方向,未来将呈现平台化、轻量化、智能化的特点
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是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十三五”针对电动汽车产业提出”技术升级战略”,即”动力深度电动化、整车智能网联化、车身结构轻量化”,这”三化”融合将成为我国下一步科技攻关的重点。在动力系统上,动力电池成为科技攻关核心中的核心,急需新型电池问世以解决续驶里程焦虑问题;在车身上,纯电动汽车将呈现”轻量化”特点,车辆结构设计轻量化、轻量化材料及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纯电动汽车减重和节能;在车辆上,纯电动汽车呈现”智能化”特点,近期国际整车厂推出的纯电动车日趋智能化,均采用了全球定位、车载娱乐、手机互联等技术,未来,智能车联网、V2G、无线充电以及大数据等新技术将逐步应用到纯电动汽车上。
(五)充电设施建设成为重中之重,新型充电服务模式将引领产业发展
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建成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充电桩和新能源车保有量的比例明显偏低。充电设施仍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问题,目前除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以外,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充电设施建设基本还处于止步状态。从财政部1月新发布的”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补政策看,政府补贴将从单一的整车补贴向整车充电设施综合奖补,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已成当务之急。随着国家对充电设施政策的完善,国网、南网等大型国企也加入了建设队伍,充电运营商通过超前建设、整体解决方案、与互联网云平台的结合,将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