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回顾与展望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正在成为厂商们的新宠儿,成为电子产品消费中的一个新热点。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讲,2015年绝对称得上具有发展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尤其是3月APPLEWATCH的发布迅速点燃了可穿戴市场,加速消费者认知和市场应用,带动了产业链的加速完善,市场被迅速启动,可穿戴设备市场呈现较为复杂的竞合态势。

 


 

一、2015年市场回顾

 

(一)市场迅速启动,规模急剧扩大

 

2014年之前,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一直处于持续缓慢增长期,消费者对于市场尚处于好奇状态,多持观望态度。2014年市场进入深入试探期,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6.5亿元,2015年市场规模更是急剧扩大,交易规模达到136.8亿元,增速高达416.2%,市场迅速启动。主要原因是2015年苹果正式发布的AppleWatch使得市场持续升温,同时以低价占领中低端市场的小米手环的火爆、以及”小天才”等儿童手表在细分市场的成功拉动了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快速增长。

 

图1  2012-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6,01

 

(二)产品结构调整,手表超越手环跃居首位

 

2015年以来,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智能眼镜、虚拟现实设备等新产品开始被市场接受,产品结构发生变化。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两类占到可穿戴设备市场的80%左右。其中,智能手表销量猛增,并于2015年7月赶超智能手环,成为可穿戴产品的第一品类。以小米为代表的手环厂商频繁的价格战使得不少厂商纷纷转战智能手表等产品。2015年3月APPLEWATCH的发布,加上国内包括华为、360、小天才等在内的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抓住细分人群痛点,在当下儿童安全保护受到普遍关注的大环境下,提升了消费者对儿童智能手表市场的认知接受度。总体上2015年智能手表引爆了可穿戴设备市场。

 

(三)健康管理仍为主打牌,新兴应用受限

 

与智能手机不同,可穿戴设备市场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研发多种产品,可谓百花齐放,产品应用已经覆盖到运动健康、娱乐、睡眠、心率监测、智能家居、生活、医疗、军事等多个领域。但目前来讲,健康管理仍然是可穿戴设备的主打功能,其它新兴领域更多的仍停留在概念阶段。就智能医疗来说,虽然市场上也有一些智能医疗新品,比如为癫痫病患者设计的运动手环、通过眼泪追踪血糖的智能隐形眼镜等,但应用范围仍然非常局限。而且由于在实际的医疗应用中对技术、认证机制要求都比较高,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并未得到医院的认可,在病情的确立和治疗等方面也尚未发挥价值。其它如军事、智能服装等新兴应用基本也没有很成熟的产品和应用。

 

(四)产品同质化严重,实用性有待加强

 

就目前可穿戴最常应用的健康管理场景来说,产品形式以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为主,但基本每个产品的信息采集都集中在步数、睡眠、心跳等基础数据上,产品同质化严重。此外,由于目前可穿戴设备对数据的采集还很局限,真正的核心数据例如血糖血脂血压,传感器在无损(也就是不采血)的情况下是无法测量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在传感器技术突破之前,可穿戴的健康管理功能很难实现突破,加上对基础数据的处理还不完善,可穿戴设备的实用性确实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还有待加强。

 

(五)行业标准化正式启动,规范市场发展

 

2015年12月,智能硬件标准体系框架及可穿戴设备标准化需求研讨会暨三项国家标准启动会召开,可穿戴设备行业正式启动标准化进程。可穿戴设备形式多样,如何让产业有序发展,迫切需要行业的标准化。目前,ISO、IEC、ITU都已开展相关研究,国内工作刚刚起步。标准的设立可以为可穿戴设备行业建立基准线,规范行业形成健康发展。行业标准化进程的启动将有助于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规范化和高质化发展。

 

二、2016年市场发展趋势

 

(一)市场持续增长,增速逐渐回落

 

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正趋于成熟,并逐渐被消费者接受,赛迪顾问预测未来三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将持续增长,2016年随着各项新品的发布以及概念的火热,市场将延续2015年的高速增长趋势。2017年开始市场规模增速将逐步回落,并趋于稳定。

 

图2  2016-2018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16,01

 

(二)VR晋升为市场新亮点,迎来资本利好

 

虚拟现实是2016年可穿戴设备市场最值得期待的变化。三星、谷歌、微软等知名科技企业早已纷纷布局虚拟现实领域,投入重金研发。索尼PSVR、OculusRift、HTCVive等多款产品均会在2016年内上市。就国内来说,灵镜VR、暴风魔镜、3Glasses、大朋等VR产品也陆续上市,部分已得到市场不错的反响。当然VR作为新产品,仍存在显卡画面分辨率不够、眩晕感的性能问题、硬件不支持以及内容缺失问题。目前全球只有不到1%的电脑能流畅运行VR。在内容上,以国内VR行业佼佼者的灵镜VR来说,其内容平台-灵镜世界也仅为手机上的一个APP,与国外的Steam等内容平台差距巨大。但这些问题并没有影响到投资者的热情。虚拟现实的创业与融资近来很热,国内多家VR领先企业估值逆势上涨,就在2015年底,诺亦腾、乐相科技、蚁视等国内公司拿到高价融资。VR的兴起将为整个可穿戴行业添一把熊熊旺火。

 

(三)语音交互方式趋于成熟,有望实现规模应用

 

对用户来说,可穿戴时代的一个重大期待点就是不再需要像PC时代的前倾,或者像手机时代的低头,而是可以实现无处不在、姿势各异的交互。解放双手,语音、姿势、手势、眼球等交互方式是可穿戴设备未来交互方式变革的方向。目前,基于语音识别的语音交互具备在可穿戴设备领域规模推广的条件,开始广泛应用于可穿戴领域。而姿势和手势识别需要借助传感器,其中手势交互率先在游戏领域得到应用,未来将逐步进入人工智能、培训教育和仿真技术领域。其他交互方式,如图像识别、眼球识别、触觉交互、脑波交互等由于技术、成本、体验等限制,基本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实现规模化商用还需时间。

 

(四)市场定位垂直深耕,产品、应用和服务差异化明显

 

可穿戴设备作为新型的移动终端产品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细分人群的需求,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应用需求。可穿戴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细分趋势更为明显,针对细分市场的可穿戴产品相对而言可操作性更高,功能少而精,厂商无论从研发投入、资源配置、还是后期营销等角度效率都会更高,成功机率也更高。2015年国内儿童智能手表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未来,可穿戴行业市场将更加细分,垂直深耕,实现差异化发展。除了细分市场的差异化,服务和应用场景的差异化也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未来可穿戴设备硬件的功能一定是趋同的,差异化更多地应该体现在服务上,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将会拉开非常大的差距。

 

(五)大数据提供平台化支持,数据挖掘提升产品粘性

 

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鸡肋化”,使用价值需要突破。因为大部分可穿戴设备只是一个收集用户信息的窗口,采集睡眠、运动等方面的数据,但用户不仅需要知道这些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更有深度的信息。这就需要借助统一的数据接口和大数据来实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统一的数据接口可以实现数据的互通共享,并借助海量用户群的大数据,结合时间、空间收集数据,为用户提供平台化的智能支持。不可否认,未来可穿戴设备的核心价值在于大数据,硬件本身所能创造的价值非常有限,不论价格高低,都是一次性的价格表现形式。但用户粘性的提升则依赖于大数据的延伸、挖掘,比如说智能手表收集到用户的运动信息以及心率、情绪情况,通过即时上传到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可以结合用户的行为偏好,借助其它用户群数据,为用户行为提供自动匹配和提醒服务。

 

(六)可穿戴发力物联网,剑指控制中心

 

在万物互联、互通、数据化的物联网时代,不同设备间实现畅通互联是基本目标。目前,出于在用户规模、APP功能开发以及操作方式等方面的优势,智能手机很大程度上担当了物联网中终端载体控制的角色,但是”手机APP+智能终端”的操控方式由于体验欠佳、缺乏应用场景等饱受诟病。相比手机来说,随时佩戴在人体上的可穿戴设备更加符合物联网时代的需求。可穿戴设备将通过建立与人体之间的唯一身份识别关系,成为人与整个物联网之间的交互、控制载体,助于实现人与整个智能设备的有效无缝隙连接,构建起一张庞大的物联网。未来,作为连接人与物之间的智能钥匙,可穿戴设备将更多地发力物联网,比如用户的智能手环可以测量汗水水平,也可以用作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数据点。未来可穿戴设备成为物联网的控制中心指日可待。

同时检查

国际投资者要把握投资中国良机

更新于2017年3月13日 0 …